古代记录美食的书叫啥子名字?
《食经》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中的美食有哪些?
《诗经》中,鱼被官方列为六牲之一,可见人们又多爱吃鱼!排在鱼之前的其他五牲是牛、羊、珠、犬和雁。
每逢季冬季节,天子会专门举行仪式,用全鱼祭祀神灵,宣布可以开始打鱼;到了季春时节,鲟鱼到来的时候,天子又要专门用鲟鱼上供。
就是说,和现在人们的生态观念相同,古代用有休渔期,夏天是不能***的。
鱼丽于罶,鲳鲨。
鱼丽于罶,鲂鳢。
鱼丽于罶,鰋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鱼丽》
这是古代宴会上的美味鱼,如果认为古代人只会炖鱼这一种做法,那就太低估他们的厨艺了。
清蒸、红烧、鱼干、鱼子酱、生鱼片,当年他们的饮食风格,原来早就领先了国际潮流。
生鱼片
周宣王时,尹吉甫已位至正国级,他宴请张仲等人时,专门提到“脍鲤”这道菜多么好吃,可见,生鱼片在当时多流行。
按照当时切成丝的叫做“脍”,切成片的叫做“轩”,那时候生鱼片或许应该叫做“生鱼丝”。
吃生鱼丝的时候,不仅要蘸料,而且相当讲究,春天蘸的调料里要放葱,秋天就要换成芥末酱。看起来,这般兴致很有小资情调啊!
煎鱼 清蒸鱼
刚说的是鲜鱼,提起煎鱼、清蒸鱼手法更是多样。
例如,做鱼用的纯天然动物油,也是分季节用不同的油脂,冬天炖鲜鱼,必须用羊油,味道醇厚鲜美;夏天烹制干鱼,用的是狗油,这真出乎人意料,这是重口味。
清蒸鳊鱼、清蒸鲢鱼时要用到特殊的香料,可惜年代久远,宫廷秘方已经失传。
鱼干
鱼干在现在就是小食品,但在当时在高级宴会上也是上得了桌面的一道菜,不过名字不同,叫做“脯”“脩”。
鱼切成片,放入盐腌制,晒干后就成了“脯”,把脯捶捣加工,变得坚实,再加入姜、桂,味道辛烈,就成了“脩”。
“脯”“脩”不仅在高级宴会上大受欢迎,平时拿来送人也是拿得出的礼物。
孔子就曾说,凡是给我拿来十根脩的,我都很尽心地教导!
看来,鱼干虽小,却很贵重,竟然都可以当作学费交给孔子,可见其味道鲜美。
其实,我们现代也有很多人对鱼干这美味的小食品情有独钟,开袋即食,加上香辣的味道,瞬间满足我们的味蕾,看到图片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中国最早的记录美食的书籍?
《食珍录》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作者是余姚人虞悰。虞悰精研饮食之道,在饮食烹饪方面,他敢与皇帝一较高下。他可以快速地烹饪出数十种菜肴,供皇上享用,滋味之美,甚至连宫中御厨都比不上。虞悰在《食珍录》中记录了六朝帝王宫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当时在饮食上的高度成就。然而随着朝代更迭,此书早已失散,现存的仅有二百余字,其中还掺杂了些后人的东西。
古代食谱书籍?
1《食珍录》: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余姚人虞宗写于南北朝时期。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韩约能作樱桃,其色不变”,“金陵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高度成就。
2《清异录》北宋人陶谷撰著,杂***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
3《食经》谢讽著于隋代,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
4《本心斋食谱》宋代陈达叟著。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
”5 《山家清供》南宋林洪撰著。内容以素食为中心,包括当时流传的104个食品,